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内容

兰溪鱼鳞册:浅析古代如何进行土地登记管理

2023-12-12 17:52:55来源:
导读 原标题:兰溪鱼鳞册:浅析古代如何进行土地登记管理 古代社会,土地十分的重要,古...

原标题:兰溪鱼鳞册:浅析古代如何进行土地登记管理

古代社会,土地十分的重要,古代王朝基本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许多的统治者为了发展农业不但认可且执行“重农抑商”的制度,还制定了许多的惠民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正所谓“士、农、工、商”的地位高低便是源于此处。

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既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那么如何管理国家内部的土地便是每一位统治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例如宋朝时期就出现了“兰溪鱼鳞册”这个管理土地的工具,使得当时朝廷登记土地更加的方便,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接下来探讨的便是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

一、古代土地科学管理

1、土地管理的发展变化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的统治者便十分重视土地的管理。这一时期的土地大致为“全部国有化”即公有制尤其是自西周开始土地便牢牢的掌握在天子手中,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此而来。

虽然这个时期的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土地登记制度,但是已经出现了征收赋税、土地交易等管理登记思想

《周礼》中写道:“掌建国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办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可见周朝开始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已经出现了登记国内的土地和人口的想法。

当时还实行了“井田制”,周天子通过诸侯、卿大夫、士等将土地给一级一级的分封下去,不允许他们私自买卖

可惜到周朝后期,周天子对诸侯的影响力减弱,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而原本天子管理的土地也渐渐的不受他的掌控,国内土地私有化土地交易现象频繁发生。

与此同时,各国诸侯都对自己的治下土地管理进行改革,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楚国的“量入修赋”等,这些政策均是为了提高诸侯在本国内的掌控力,以便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

其中楚国还下令将“书土田”“量入修赋”政策同时进行,想要通过此方法重新对国内的土地进行测量和登记入册,再根据百姓的土地收入(产量)多少决定征收赋税,由此可见这个时期就有了土地登记这一制度的法律规定了。

之后,秦朝统一各国,这个阶段国家不仅要登记共有的,还需要登记私人的土地。当时规定“使黔首自实田”,命令所有的百姓将他们所有耕种的农田都如实的禀告政府核实,并对此征收田税。

后来,秦朝灭亡,汉承秦制,其在秦朝的土地政策上发展了一项新的“编户制度”,详细的记录了汉朝境内每家每户的人口、年龄、土地财产等情况,十分方便征收国税的同时提高汉政府的统计管理效率。

而魏晋时期的土地管理十分的特别,如同其畸形的王权统治一样充满时代特色,可以分为国家登记土地、宗室登记土地和家庭财产、农奴租用地四类,甚至当时朝廷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还确定了登记繁复、征税重等制度。

隋唐时期大不一样,这个阶段的土地登记制度比之前朝已经十分的完备,出现了“手实”,即百姓在基层官吏监督下自报门户内人口、田亩以及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

据《新唐书》记载:“……有手实,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乡成于县,县成……州成于户部”,由此可见该时期的土地统计从乡间到县内,再到州一级一级的汇总上报,这样的政策相对比较完善。

另外,《田令》还提到唐政府对登记土地时间也有相关规定:“诸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总集应退、……,对共给授,十二月内毕”,可见当时为了方便后期政府的管理,专门设定了具体时间方便核实、检查。

宋朝时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砧基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逐渐迈向成熟也为之后的“鱼鳞图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彼时,南宋的政府要求百姓统一制作砧基簿,详细登记了包括户主、田产面积、地形图等土地情况,当时人们进行田产交易也需要砧基簿才能够进行合法的土地转让

一般来说,记录完毕后,百姓将其交予乡间的管理人员(邻保正长)核实勘察上报管理此事的经界所,再由这个机构核验一遍,确保该图册的准确无误,可见其的重要性。

到了清朝末年引入现代房产登记制度以后,至此,现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才最终定型。

2、鱼鳞册来历

鱼鳞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因其外表神似鱼鳞而得名,是古代封建王朝为了统计国内土地和确定税收编制的土地登记图册和重要工具。

《宋史》明确记载了“鱼鳞册”已经成为了当时统计土地的一种工具:“知婺州赵夫行经界于其州,整有伦绪,而夫报罢。士民相率请于朝,乃……凡结甲册、户产簿、丁口簿、鱼鳞图、类姓簿二十三万九千有奇……”

有文献记载:“熙宁自有保甲法,鱼鳞薄是也”特别是后来的明朝时期,“鱼鳞册”更是朝廷确定核实赋税的重要依据。

当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现国内土地匿藏现象严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和增加国库税收,他要求政府内部编写了十分详细、完整的鱼鳞图册,此后鱼鳞册成为了明朝重要的税收保障和凭证。

可惜清人入关以后,以鱼鳞册为主要手段的土地登记制度开始衰落,后来清朝末年,大量的西方制度文化流入并冲击了中原文化。

其中便有不动产等房产概念,这些先进实用的思想融入了传统的土地登记制度当中,慢慢本土的政策越来越现代化发展,最后形成了如今土地政策现状。

二、鱼鳞册的影响

1、价值和作用

纵观历史,鱼鳞册虽然在仅在明这一个王朝兴盛,但其所代表的价值意义是不同凡响的,甚至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也是十分的科学合理。

首先,鱼鳞册的内容十分的详细,特别是关于田地的图案记载十分的细致,不但可以了解当地的地形还可以知道当地人口情况

当时的鱼鳞册除了给每块田地标有特定而唯一的编号外,还包括了土地面积的大小、位置、周围的参照物环境的描述等内容,就连每块田地被买卖的记录也需要登记在上面,俨然是一部土地变迁历史书。

另外,鱼鳞册还记载了当地的一些风貌和生活环境,如寺庙、山林、水井等,对外地人尤其是外地官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当地风貌、风土人情的好工具

并且古代的官员还可以通过鱼鳞册记载的地形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的农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资源整合

其次,鱼鳞册还有“实田隐为逃绝……,杰然可考”的重要价值,对于古代百姓存在的逃税行为,鱼鳞册是政府主要的数据参考和核实证据。

史料记载其作用:“鱼鳞册为经,土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作为重要的税收证据,其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

最后,鱼鳞册从某种方面来看还是一本珍贵的农业著作,古代王朝可以通过它科学的管理土地问题,古代的人还可以通过该图册更好的规划当地农业的发展,实用性和适用范围都非常的广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流传至今的兰溪鱼鳞册,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作为农业税征收的依据在当地使用,如果不是土地房产所有证更加方便,使得鱼鳞册彻底的退出了时代舞台,不然的话,或许如今的土地登记还能见到鱼鳞册呢。

三、结语

总的来说,古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随着王朝的更替不断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就比较完备了,直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新的统计土地工具——鱼鳞册才有了新的进步。

这不但标准着土地登记管理制度已经进入了成熟时代,还象征着古代人民在土地统计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十分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

可惜的是古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和维护他们的政权稳定,因此有着时代局限性,一旦遇到一个不负责的君王,土地登记制度将成为压迫百姓的工具,如魏晋时期重复收赋税等。

参考文献

《明朝的土地制度》

《古代土地、房屋登记制度》

《中国土地登记制度变迁与演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