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最近米粒妈看到一个网友被分手的经历,特别有感触,在这里和大家一块儿唠唠。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姑娘和男友在一起一年多了,已经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男友妈妈却觉得她家情况太复杂,亲戚朋友也觉得不合适,劝他俩赶紧分手。
姑娘非常接受不了,觉得男友早就知道她的家庭背景,既然觉得不合适,为什么不早说?
米粒妈心想,这家庭背景能有多复杂?
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就是姑娘妈妈去世之后,父亲另娶,生了一个弟弟。
没有小三正妻撕x撒狗血,没有九子夺嫡明争暗斗,也没有私生子归来抢财产,不过就是丧偶另娶,能复杂到哪里去?
可能如某些网友“恶意揣测”的那样,就是因为人家有个弟弟,怕彩礼要多了吧。
但不管男方家庭怎么想,找了什么借口,最让米粒妈扼腕的还是这位姑娘的态度和做法。
这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来的,说好听点儿叫被动,说难听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姑娘可能受了不少委屈,没能得到充分的关爱,所以骨子里就很自卑,而且对感情很害怕、很失望,因此她说“不想谈恋爱,不向往婚姻”。
但是遇见男友后,因为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姑娘才愿意和他相处试试看。
关于这一点,自述中不止一次提到,就是因为男友的鼓励和保证,她才相信两人能一直走下去。
但是,她的这份相信真的能站得住脚吗?也未必。
她提到,在一起的这一年多,开心的时间不是很多,而且经常吵架。
如果这个描述还算客观的话,那就说明现实和信念已经产生冲突了:
感情上相信能有个好结果,可是现实却是冲突不断。
这个时候,是应该继续“坚信”能继续走下去,还是好好审视一下问题呢?
很显然,她选择了前者:
吵就吵吧,反正他答应我会好好和我在一起的,得过且过可比解决问题轻松多了。
这也就罢了,小情侣之间吵架磨合在所难免,但除了这些小问题,大问题也没解决呀。
可以看出,其实不仅仅是男方母亲,姑娘也认为自己家的情况“不太好”,而且恋爱前就和男友说清楚了,就是怕今后见家长时有隐患,说明这事在她心里一直是个刺。
如果我是这个姑娘,可能恋爱没多久就会让男友先和父母提这件事,先看看他们的态度,而不是仅凭男友“两情相悦一定会好的”,把事儿拖了一年多,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说被分手就被分手了。
她说:
“他明明什么都知道,并且是他告诉我,要相信他”;
“既然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了当地结束”;
“我一直坚信能好好在一起,你现在给我来句家庭复杂”;
光看这几句话,知道的是在闹分手,不知道的还以为她遭遇了诈骗在维权。
我真想摇着她的肩膀告诉她:
为什么他让你相信,你就相信?
明明觉得不开心,为什么还要维持原状?
为什么出了问题,就把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
为什么什么都是他在引导你,而你不能主动把握这段感情的节奏?
还是说,根本原因是开头那句“年龄不小了”,所以迫于压力勉强维系到现在?
虽然这个男朋友做得有点不地道,但是米粒妈觉得,婚前被分手也好过婚后纠缠。
以这位姑娘纠结、缺乏主见的心性,真嫁到男友家,还真说不准会不会被拿捏、被欺负。
从这件事,米粒妈不禁想起了朋友的姐姐——一个遭受家暴长达11年之久的女人。
一开始,她的老公只是会推搡、拍打,姐姐忍了。
但容忍并没有换来尊重,而是愈演愈烈,
老公的暴行愈发肆无忌惮,发展成了扇耳光、脚踢……
最严重的一次,她差点被勒得昏过去。
朋友说,姐姐经常顶着着乌青的眼圈和嘴角,却还掩饰说是自己不小心撞到的。
这位姐姐没有孩子,个人条件也很出众,不但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公司里也做到了中层管理的位置,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然而,每次她嘴上说过不下去了,可没多久又原谅了老公。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其实他除了脾气不好,别的都挺好的。
这时候,朋友就知道一定是姐夫又给她什么“糖衣炮弹”了。
很多女人都是这样,特别善于给伴侣上滤镜:
家暴只是脾气不好,出轨只是一时糊涂,聊骚只是没把持住……
但事实上,这些“美化”都不过是避重就轻的方式。
其实这种鸵鸟心态,在很多女生身上都会存在:
明明很介意某件事,
明明相处得并不开心,
明明感觉到不对劲,甚至已经出了大问题,
但是却始终不声不响,避而不谈,不直面问题,也不主动提要求,只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对方或时间上:
他以后会改的,他答应我会解决的,时间长了就好了,他会长大的……
可是,她们期待的主语永远都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甚至从来没想过,自己本可以主导一切。
究其根本,是因为她们始终把自己放在从属地位,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又夹杂着依赖、不舍、不甘,最终被这种种混乱的情绪绊住了脚步。
虽然“三从四德”的规训早就被驱逐出了现代道德,可是它的“长尾效应”,在今天仍然隐蔽地渗透进每一个有女儿的家庭。
这位姐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虽然她从小就很优秀,但是家人对她更多的教诲,却是:
“女生就是得听话”;
“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结了婚就要以家庭为重”。
潜移默化之下,她已经习惯做一个“乖乖女”,习惯把主导权交到别人手上。
不管是事业规划,还是恋爱婚姻,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推进到下个阶段,什么问题是底线,都是别人做主。
即便她外部条件再优越,心理上却始终处于弱势,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底气自己做决断,甚至对自己进行道德攻击:
“我这样是不是太自私”“太小心眼”“太心狠”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忽然意识到“乖女孩”其实不是个好词。
它意味着权力的让渡,自我的压抑,主见的丧失,更会加剧受害者心态:
不聚焦于自己能掌控的,只埋怨别人的错处,却无力作出任何改变。
乖,对其他人都有益处,唯独对女孩本身有害。
以前米粒妈总是觉得,现在女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职场竞争的权利,能靠自己实现经济独立,甚至赢得泼天的富贵,在感情里应该也能同样“硬气”起来。
然而我逐渐发现,能不为外人动摇心智,坚定自己所需,果断作出选择并为之承担后果,才是真正的强大。
之前知乎上有个让人看了就emo的神贴,其中的女主角就是这样一个稳准狠的角色。
那天晚上,男生的手机亮了,女生拿过来一看,是他的女同学发来的消息,语气可爱兴奋地和他分享着日常。
女生往前一翻,发现过去的一年,他们每天都在聊天,从琐碎的生活小事到爱听的歌,还会一起约着吃饭,帮对方拿快递、带饭、占座、修电脑。
最让她破防的是生日那天,她对着蛋糕许愿后睁开眼,发现男友正在玩手机。
那时她并未发觉有什么不对,直到看聊天记录,才知道当时男友正忙看回复女同学的消息。
她说:“图书馆断电了,我好怕。”
女生后来带着哭腔问男生:
“在我许愿的30秒,你是在担心她在图书馆害怕,还是希望以后年年都能陪我过生日?”
还没等男生回答,女生已经想好了答案。
她很快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拉黑了和男友所有联系方式,离开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干脆利落地了断了这8年的感情。
后来,男友虽然无数次苦苦哀求她回心转意,甚至找她父母忏悔,但是女生坚决不回头。
其实很多人都感到可惜,因为男生和那个女同学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越轨行为,聊天中也没有露骨的话语,就是字里行间,到处都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在意和暖昧。
说男友出轨吧,其实也谈不上,但就是这种膈应,使女孩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8年的感情,放在其他女孩身上,或许会纠结、痛苦、舍不得,或许会信了那句“感情最好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作罢,又或许会被男友或家人三言两语劝和,然后重归于好。
但她却格外清醒决断,她不管旁人对这件事有什么价值判断,也不管男友怎么说怎么做,她只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感觉,手起刀落,斩断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
她说:
“我不会因为他可能是最好的结婚人选而原谅他,也不会因为年龄和传统观念就一定要凑合找个人把婚结了。”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米粒妈不想对这个选择值得不值得作评价,毕竟感情是很主观的事。
但女生如此果决地选择情感走向这一点,我感到非常佩服。
爱的时候全情投入,走的时候斩钉截铁,对沉没成本的毫不留恋,是很多女孩不具备的素质。
想起当年毛x彤撞破陈x出轨后,也是这样毫不拖泥带水地走了,一个晚上都不多留。
之后两人通话,任凭陈x再如何狡辩、扯皮,毛x彤都相当清醒,一点都没有被他带跑偏。
她的每个问题都直逼渣男,每句话都痛击灵魂,一点情面都不留,让陈x哑口无言。
米粒妈每每想到他俩的那段对话,都恨不得拿给所有在恋爱中畏畏缩缩的女孩看:
这才是每个女孩在感情里最好的样子。
有主见有立场,能够清醒地审时度势并掌控走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被周围任何声音和标准左右。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能力和素质,而并非天生的性格。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质,只不过在所谓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规训”中,变得越发束手束脚,瞻前顾后罢了。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其实,优质、健康的情感关系,同样更青睐勇敢的人。
敢于争取,敢于表达,敢于释放,也不惧离开。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勇敢的人,尽情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