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AMC之一的中国华融已划入中信集团,2024年1月26日上午,中国华融完成更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正式挂牌。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华融公告称,拟变更公司名称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了“中国”字头,简称“中信金融资产”。
2024年1月25日,中国华融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正式更名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
对于更名的原因,市场已有一定预期。公告中提及:中信集团持有中国华融26.46%的股份,是其第股东。中国华融实施更名,有利于体现深化改革、化险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现积极的精神面貌,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依托中信集团品牌价值,促进业务开展,进一步推动其高质量转型发展;也有利于突出中国华融的行业特征与牌照优势,体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定位,彰显企业价值。
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内企业积累了不少呆坏账。尤其是商业银行,过度放贷导致其资产负债表上堆积着大量不良资产。
同时,1999年中国加快了加入WTO的谈判进度,入世之后国内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和竞争,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行能否招架下来很难说。
为了及早解决这头“灰犀牛”,维持经济稳健运行,让行轻装上阵。借鉴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于是我国政府在1999年10月中旬,成立了4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即通常所说的“AMC”,专门经营不良资产。
其中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当时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AMC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钱向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
后来四家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同时中国华融、中国信达已在香港上市。而原计划只经营十年完成使命即解散的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一直存在,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已成功转型为金融控股平台。旗下包含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
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AMC的第股东均为财政部。
中国信达在中国内地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33家分公司,在内地和香港拥有七家从事不良资产经营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平台子公司,包括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国信达(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中润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22年末,公司员工约1.4万人,总资产达16159.89亿元,归属于股东权益为1882.06亿元。
截至2022年末,中国东方集团总资产达12479亿元,在全国共设26家分公司,下辖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东方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方邦信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融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一类子公司,业务涵盖不良资产经营、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信用评级和海外业务等,员工总数5万多人。
中国长城的服务网络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32家分公司,旗下拥有长城华西银行、长城国瑞证券、长生人寿保险、长城新盛信托、长城金融租赁、长城投资基金、长城国际控股、长城国富置业等8家控股公司。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原中国华融)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9553.26亿元。目前,公司设有33家分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旗下拥有华融金融租赁、华融融德、华融实业、华融国际等子公司。
今夜,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