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新京报记者 周博华 摄
━━━━━
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产业中应用
推动旅游行业复苏,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部署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推动科技赋能旅游。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关注到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应用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受访者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吴国平发现,尽管AI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应用,但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AI技术的使用还比较浅,文旅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功能就是人脸比对识别入园检票,以及在安全方面的摄像头视频预警,大多使用的是初级AI技术。”另外,AI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缺乏合适的应用工具,还需要进行研发。
吴国平表示,随着“村超”火爆、“尔滨”出圈等现象不断涌现,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下的文旅产业正悄然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从商业价值向情绪价值转变。与此同时,在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文旅行业需要转换动能,用科技创新来大幅提升效益效率,以此推动传统文旅向数字文旅迈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外,文旅关联的产业众多,具备让新技术驱动产业发展的条件。
因此,吴国平建议,根据文旅类企业特点,紧跟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大指导力度,进行宏观引导。当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建议鼓励有条件的文旅类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相关部门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进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同时,当前既懂文旅又懂人工智能的综合性人才短缺,建议鼓励校企合作,在人才的引、育、留、用等方面给予政策重点支持。
━━━━━
打造“文旅+产业+工坊”的融合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介绍,“工坊”作为“文旅+产业+工坊”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将文化融入产业发展,让文化成为产业创新、升级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受访者供图
“‘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夏华说。但她在调研中发现,文旅融合产品内容、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多以景点为中心,缺乏围绕主题的文旅融合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导致文旅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文旅+工坊”是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乡村地区发展文创产业和工坊产品的模式还不成熟。
因此,夏华建议支持打造商旅文体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将手工艺等文化体验打造成新场景中的重要内容,促进文化消费增长。“例如,可以在文化旅游景区内设置工坊,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还可以促进当地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支持、鼓励企业将产业融入旅游体验中,形成文旅融合产业体系。依托“非遗+产业”,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各地区创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国潮街区等,鼓励建设集非遗展示体验、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产业。
值班编辑 古丽 康嘻嘻
“不用叫我女神,请祝我妇女节快乐”
王毅: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
青海省委回应“六名领导干部饮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