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汽车 >内容

中国急缺这六类全球化人才,国际教育如何发力?

2023-04-16 16:07:44来源:
导读 (原标题:中国急缺这六类全球化人才,国际教育该如何发力?) ...

(原标题:中国急缺这六类全球化人才,国际教育该如何发力?)

应有全球化视野,主动融入国际教育体系,紧跟前沿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未来中国要提升竞争力和话语权,需要培养留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工作。”

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高潇在论坛上表达上述观点。

高潇指出,联合国有五万个工作职位,其中有两千多美国人,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只有不到600位中国人在联合国工作,这其中只有200位拥有话语权。

同日发布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2023》(下称《》)显示,2021年,中国籍职员在联合国秘书处系统中数量仅为569人,占总人数的1.59%,较2019、2020年有所提升,但与同期美国、法国、英国的占比还有差距。

“从国际化人才主体来看,中国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显示。

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也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超过700万,95%的人都回国了,但中国在以下六个方面严重缺乏国际化人才。

第一,国际组织人才严重不足。“很多人只会和发达国家打交道,不会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张宁称。

第二,“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国际交流人才严重缺乏。

第三,政府事业单位缺乏大量能和全球进行交流合作、从事全球治理工作的人才。

第四,在外国企业、中外跨国公司中能胜任管理工作的中国籍人才很少。

第五,“双一流”人才建设,拥有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尊重多样性的人才。

第六,能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国,急需国际传媒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张宁建议,一要培养学生系统、有逻辑的提问能力。二要尊重多样性,具备全球视野。三要熟练掌握英语、具备学科迁移能力。

解决人才难题,仍要从培养人才的根本——学校着手。高潇认为,要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K12国际学校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价值观培养,包括正直、多元接受能力、本土文化认可度。

其次是思维培养,包括具备明确的目标,开放的团队合作力。此外还有专业知识能力、国际迁移能力,包括快速学习和社交沟通的能力。最后是人格特征培养,即学生耐挫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敏锐的敏感度,还有灵活开放的程度。

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认为,高等教育在青年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中国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应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人才,包括学生、教师,和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团队,指引学校定位、整体规划以及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黄侃称。

此外,应主动融入国际教育体系之中,主动适应国际教育的评价体系。紧跟前沿技术创新,紧跟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是教育科技人才相互协同的重要载体。

黄侃指出,在地国际化(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外的所有国际事务相关活动)不是排他,而是主动融入,在互学互鉴的过程中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方案。

在高水平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中国的人才培养应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进程中,积极主动向国际组织和涉外机构输送或输出中国方案与中国思想,包括中国治国理政的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