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放
今年9月是总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总在甘肃视察时强调指出,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时刻牢记领袖嘱托,抢抓用好“最大机遇”,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做好甘肃工作的根本遵循。本台今天推出《踔厉奋发在“一带一路”上的甘肃》特别报道,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全省上下在深刻领悟“一带一路”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落实的各项战略部署,真抓实干、追赶进位,推动“一带一路”最大机遇不断转化为富民兴陇的发展成就。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黄金地段,十年来,甘肃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把总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嘱托转化为富民兴陇的奋进力量,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发展的新空间,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通物流格局。
十年间,我省先后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甘肃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从通道物流、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经贸合作等多方面发力,全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政策的引领,让甘肃蓄力发展的“焦点”聚得更实。建平台、畅通道、扩外贸、促合作,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汇集了六条铁路干线、多条高速公路,围绕枢纽地位和通道功能建设,这里先后开通6条国际货运班列贸易通道,打通10个口岸通道,交通运输网络覆盖全国、辐射欧亚。
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十年间,甘肃先后建成运营8类10个指定口岸,开通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中吉乌中亚新通道、兰州-连云港铁海联运等国际货运班列线路,国际(地区)航空客运航线增至38条。
奋进“幸福路”真抓实干,借力“发展带”兴业富民。纵横交错,越织越密的通道,加速推进甘肃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眼下,天水旺润商贸公司的苹果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采摘、分拣、打包……一个个苹果经过严格分级装箱后,将通过线上审核、预约查验、快速出证等便利化通关模式,享受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出口查检的“绿色通道”。
目前,包括天水苹果在内,我省共建成河西地区种子、兰州新型材料、兰州新区石油装备、平凉静宁苹果、酒泉市洋葱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3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带着“甘味”农产品和陇货精品走向世界各地,让陇原父老乡亲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从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出发谋划用好“最大机遇”,我省将实施“四强”行动、“三抓三促”行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等重要工作部署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衔接、充分融合,加速推动甘肃从“内陆腹地”迈向“向西开放前沿”。
兰石集团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摇篮和脊梁”。两年前,这里也曾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端领先产品缺乏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兰石集团抢抓“双碳”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做优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化石装备,做大多能互补、集成化高端能源装备,实现了订单激增、质效齐升。
金昌蓝柏环境功能材料公司是从事金属多孔膜等材料技术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环保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拓展外贸市场是企业的重要目标。
如今,甘肃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不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焕生机,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沿边、不靠海的甘肃,经济发展正在实现质效新的跃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从2013年的41.1%,提高到2022年的47.7%。十年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
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走廊,更是人文走廊。在实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硬联通”的同时,甘肃还不断加强文化和旅游交流的“软联通”,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文旅合作正在由愿景转变为现实,持续给沿线人民带来更多红利。
即将开幕的敦煌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在这个平台上,甘肃的独特的魅力与自信,将再次释放。
十年风正劲,扬帆再启航。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从加快金融创新到推动人文交流……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正在陇原大地加快形成。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沿着总指引的方向,真抓实干、追赶进位,融入“发展带”、奋进“幸福路”,不断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集中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王银军 马梅 李亚军 丁建雄 李周勤 张丁月 孙治箭 苏磊 李维宇 方思楠 刘博文 吴林峰 王亚兵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共筑丝路 畅想未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
抢抓“最大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
本报评论员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成为深受各国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也给予了甘肃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年间,甘肃紧紧抓住这个“最大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挥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不断拓展交流合作的空间,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在互利共赢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13年,总深刻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把握发展大势,开创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巨大成就,不仅引领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使国内各区域开放潜力得到有效释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加快形成,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提升了全球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了国际投资贸易繁荣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已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甘肃从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十年来,依托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我省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成功开拓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同时,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类型多样,为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而丰饶的土壤。十年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了合作交流,并高质量办好敦煌文博会、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为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使甘肃对外开放迈向了更宽、更深、更广的领域。
十年风正劲,扬帆再启航。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开启新的征程。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总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总“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甘肃功能定位,发挥黄金通道优势,做强做优开放平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战略通道定位,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进一步做大通道经济。要突出物流枢纽定位,以物流枢纽功能促要素聚集、促产业发展、促对外贸易。要突出贸易基地定位,壮大石油装备、电子电器、新材料等领域外贸型产业,保持外贸产品销售额较快增长。要突出文化高地定位,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办好“一会一节”等重大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奏响了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新乐章。让我们着眼国家所需、甘肃所能,抢抓用好最大机遇,紧扣定位集中发力,努力延续和拓展良好开放势头,着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