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汽车 >内容

热搜里的峨眉山猴和它的管理员:改变觅食习惯的“原住民”和不当裁判的守护者

2023-11-07 17:30:47来源:
导读 原标题:热搜里的峨眉山猴和它的管理员:改变觅食习惯的“原住民”和不当裁判的守护者 热搜里的峨眉山猴和它的管理员:改变觅食习惯的“原...

原标题:热搜里的峨眉山猴和它的管理员:改变觅食习惯的“原住民”和不当裁判的守护者

热搜里的峨眉山猴和它的管理员:改变觅食习惯的“原住民”和不当裁判的守护者

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11月1日,峨眉山猴群再次登上热搜,与之一并引发关注的是它们的“守护者”——峨眉山猴群管理员。热搜标题是:“峨眉山景区招聘15名猴群管理员”。

11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峨眉山林业管理所获悉,本次招聘报名环节已经结束,共有134人进入资格审查环节,其中有20余名大学本科生。后续经过面试、体检和考察环节,将会有15人被聘用,分配到峨眉山景区金顶管理处、南山管理处、万年管理处和洗象池管理处。

面对这一数据,做了20年猴群管理员的胡永忠感到有点惊讶,认为是人们对峨眉山猴群的偏见影响了对猴管员的认识,最终吸引了这么多的报名者,“并不是网上说的‘带薪打猴’,峨眉山猴群不能打,它们才是峨眉山的‘原住民’。我们不是人猴冲突时的裁判,是在尽力守护人、猴各自的安全。”

山:最高海拔3099米,7000余种动植物栖息

“佛国仙山”是四川乐山街头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其中“仙山”指的便是峨眉。

峨眉山最高海拔3099米。资料图 杜卓滨 摄

峨眉山系从邛崃山脉延伸而来,以大峨山为中心,包括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其中峨眉山景区幅员面积154平方公里,近三分之二为原始林区。最高处万佛顶海拔为3099米,以“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人类的瑰宝,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的美誉。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世界双遗产单位。

“由于海拔落差大,峨眉山具备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四种垂直带,7000余种动植物在此栖息繁衍。”峨眉山林业管理所林业高级工程师夏中林介绍,其中植物有5000余种,动物2300余种,典型的有豹、小灵猫、小熊猫、藏酋猴、黑熊、黑颈鹤、黑鹳、峨眉白鹇、红腹角雉、红嘴相思鸟、仙琴蛙、峨眉髭蟾、峨眉树蛙、龙洞山溪鲵、中华枯叶蛱蝶、凤蝶、秉前环毛蚓等。

“常年引起人们讨论的,便是其中的藏酋猴。”夏中林说。

猴:主要生活在三个区域 觅食习惯已因人类投喂改变

峨眉山林业管理所副所长张可俊记得,峨眉山猴群第一次引起关注是在2016年,农历猴年。当年峨眉山成功救助一只腿部受伤的猴子,无数网友为猴群管理队伍点赞。

位于雷洞坪的藏酋猴。夏中林 摄

自此,峨眉山猴群便成为网络上的常客,“稍有一点动态,就上热搜,关注点却从最初的人猴和谐共处,变成了猴群野性难驯。”张可俊说,每当看到网络上单方面指责峨眉山猴群伤人,他都觉得对猴群不公平,“峨眉山猴群为藏酋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身就是野生动物,在峨眉山上生息繁衍了上千年,野性才是它们的天性。”

张可俊说法得到了夏中林的认可,据其介绍,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猴群在峨眉山活动的记载。而人类活动的增加,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之前峨眉山上的人们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活动能力有限,集中在海拔500-1500米左右的空间,和猴群活动空间的重叠并不大。”夏中林介绍,猴群分布于海拔670-20米的山区。“20世纪80年代后,人类活动才和猴群活动在空间上出现重叠,范围达到15平方公里,占整个风景区的10分之一,每天都有数千人在三个主要猴区与猴群接触。”

夏中林口中的三个猴区,以海拔1900米的九岭岗为原点,分为:朝着上山方向,经洗象池、连望坡、雷洞坪到海拔2600米的接引殿;朝着下山方向,经初殿、息心所到海拔1000米的万年寺;同样是下山方向,经遇仙寺、仙峰寺、洪椿坪到海拔800余米的清音阁。

有了接触,就有人开展研究。夏中林记得,人类系统地研究峨眉山猴群始于1985年,其中人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猴子伤人,其实是盯上了游人手里的食物。”夏中林介绍,由于人类长期介入猴群生活,投喂食物,改变了猴群的觅食习惯,所以猴群会主动抢夺人类的食物,在此过程中,难免对人造成伤害。

正在吃游客投喂花生米的藏酋猴。杜卓滨 摄

“猴群的攻击行为,除了觅食外,还是对人类一些不规范行为的反击,如抚摸、拥抱等。在猴子看来,是在自卫。”夏中林说,无论多么可爱的猴子,都是具备野性的,不可能像家里的猫猫狗狗一样,让人随便摸随便抱。

据介绍,峨眉山藏酋猴喜群栖,由十几只或二、三十只组成,大群可达百余只。每群有1-3只成年雄猴为首领,遇敌时首领在队尾护卫。该猴喜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属于杂食性动物,但以植物为主,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兼食昆虫、蛙、鸟卵等动物性食物,有时到农作物区取食。据2021年官方统计,峨眉山景区全山共有藏酋猴582只,目前数量已增加到800只左右。

人:监测猴群 引导游客 保障人猴各自安全

2003年,峨眉山成立猴管队时,胡永忠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今年是他与猴群打交道的第20年。在清音阁景区,他与猴管队另外6名队员,一起管理着三支猴群,一个月轮休6—8天,工资每月2000元左右。

除了他们,峨眉山还有另外三个猴群管理队,队员们大多为峨眉山市本地人,平均年龄46岁,每支队伍都管辖着数个猴群。

峨眉山藏酋猴喜群栖。夏中林 摄

在胡永忠看来,外界对猴管工作的偏见是对峨眉山猴群偏见的延伸,“期待着自己能手持弹弓,带薪教训‘泼猴’。其实我们的核心任务是保障猴群和游客各自的安全。”

据介绍,掌握猴群动向是猴管队所有工作的基础,因此猴管员们每天不是和猴群待在一起,就是在找猴群的路上。“工作强度大的时候,一周左右就会走烂一双运动鞋。找猴的时候,不论多陡峭的岩壁都要爬上去。”胡永忠说。

猴管员观察猴群动向。杜卓滨 摄

掌握动向以后,猴管员们便能有效引导猴群在生态区活动,与游览区分离,减少人猴间的接触。“此外,我们的工作还包括冰雪天等食物短缺时期,对猴群进行一定程度的喂养,确保猴群不到人类活动区域觅食,对老年、受伤和落单猴子的救助以及劝阻游客投喂不健康的食品。”

胡永忠称,所有工作过程中,他们都不是充当猴群与游客间的裁判,只是在引导猴群远离人类活动区域的同时,劝导游客与猴群保持距离,但游客多了以后,总有想和猴群亲密接触的,最终被猴子打伤,经年累月,峨眉山猴野性难驯的说法便出现了,“但又有多少人想到,它们才是峨眉山的原住民,过于亲密的接触是打扰了它们原本的生活。”

猴区里的观猴须知。杜卓滨 摄

管理:以河为界,人猴分离

记者注意到,随着人们对人猴关系关注度的升高,峨眉山景区为了确保人、猴健康,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于2020年在清音阁猴区建立了人猴分离观赏试验区。

清音阁猴区以河为界,实行人猴分离。杜卓滨摄

试验区内,以黑龙江为界,人与猴各自活动,同时建立缓冲区,在缓冲区设置安全管控点位,由管理人员值守管控。据景区管委会三年观测数据显示,试验区内猴群的健康状况良好,有合理的猴群增长率且无猴群伤人事件发生。

除了加强管控外,峨眉山景区提供的意外伤害保险,也包含野生动物伤害险。游山游客可自愿购买。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购买该保险后,在景区内因意外伤害而死亡者,最高可获得25万元的赔偿,受伤者,凭公立医院票据,可进行报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