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邮报》的消息,美国哈佛大学被曝出存在一个神秘的“Z名单”。听着挺玄幻,但是实锤了我们早有耳闻,欧美一些名校为一些特殊人群开绿灯的情况。
据说进入这个名单,等同于被录取,不必重新申请便可于次年入学。那么什么人能进入这个名单呢?他们的父母基本都是该校的校友、巨额捐赠者或权贵家庭出身等。
此事曝光,美国社会哗然,部分人群把持高校资源被实打实的摆在了阳光底下。这显然跟该国或者该校倡导的公平自由不符合。
此事也引来了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FFA)的关注,并且对哈佛大学提起了诉讼。这个组织提供的证据显示,每年至少有50至60名学生入选“Z名单”。名单上的学生家长基本都对哈弗大学提供过各类捐款,数额至少会达到4年100万美金,高的可能会有数百万。
美国当地的媒体给出的评价是哈佛生财有道,通过“Z名单”,这么多年来为该校至少增加了37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为什么说这个事情是实锤了呢?因为哈佛一直标榜唯才是举,总是强调自己的高学术声望。于是“Z名单”上的学生,成绩不佳,所以就会让他们休学一年,然后再入学。而且不会把他们的数据公开,让在各类统计评选中不做统计,以保证自己在国际上大学的高排名。
该组织还曝光,“Z名单”受益最多的是白人,超过了总人数的70%,BLACK只有2%。同时还曝光出来,其他的高校也有类似的操作手段。而当地媒体给出的报纸标题就是,美国名校为权贵子女开后门。
笔者观点:
国内高校有没有类似的后门呢?
这点谁都不好说。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传闻班里一个学渣,其父给国内某知名985学校捐赠了百万巨资。其顺利入学。当然我没有考入那所985,跟这个同学的人生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属实不属实。
但是既然有传闻,那么就证明有这种后门的风险。作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出现,那就跟医院院长卖出生证明一样魔幻了。
我一直认为高考是最公平公正的晋级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不考虑家庭背景的情况下获得公平竞争的权利。
所以哈佛的这个事情,应该让国内高校,尤其是私有化的高校,比如西湖中学等等引以为戒,否则只会成为家长的公敌。而像清华北大这些公办高校,既有国家资金的加持,又有学校自主办产业的能力,真的没有必要去搞些什么“Z名单”之类的东西。
在经济大潮之下,高校还是一方净土,也期望永远是一方净土,这样才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