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汽车 >内容

两会代表年年呼吁提高个税起征点,这对普通民众来说意义重大

2024-03-14 11:24:37来源:
导读 作者|朱昌俊媒体评论员3月11日,#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谁最受益# 的话题登上热搜,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其中,比较受关...

作者|朱昌俊

媒体评论员

3月11日,#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谁最受益# 的话题登上热搜,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人大代表分别是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个人补贴,扩充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提高“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方式,利用减税增加税后收入,促进消费提振消费信心。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综合考虑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物价上涨情况,再次呼吁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此外,进一步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给中低收入者更多减税红利,让广大纳税人更便捷享受减税红利;她还建议,进一步优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加强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实时比对,税务系统可自动带出相关数据,或者对纳税人填报的信息进行监控、提醒,便于纳税人及时、正确享受税收红利,减少企业及税务机关事后管理成本,进一步为我国从分类征收向综合税制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董明珠在历年提交的两会建议中,多次提及关于个税起征点的建议:早在2010年和2015年,她已两次建议调整个税起征点;而2017年至2023年,她又连续七年对个税起征点进行建言;在2018年首次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1万元后,连续几年在两会期间不断发出相关的建议。

在她看来,提高个税起征点,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可切实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让工薪阶层得到实惠,敢于消费,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内循环”的动力。

在2022年两会期间,董明珠算过一笔账:如果把工薪阶层的工资提高到1万元起征点的话,那么每年大概就会多出约7000—8000元的收入。她还认为,“较低的个税起征点使企业涨薪时普通员工获利的部分远少于企业支出的成本,降低员工获得感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

董明珠每次在两会期间谈及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话题,都会成为社交媒体的舆论热点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她作为知名企业家的建议容易被舆论放大,更因为它确实反映了某种普遍的社会心声,不管是否能够得到制度层面的回响。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与很多人切身利益最相关的税种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个税起征点综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以及房价、医疗等负担的变化,经历了从800到1600,到2500,再到3500、5000的多次调整。

和过往的调整幅度相比,董明珠自己也曾坦言,“从5000元到10000元的跨度可能有点大,但现代生活需求变化也很大。”

过去几年,有几个变化的确是很明显的。比如,社会养老压力。在个税起征点最近一次调整的2018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7.9%,到2022年已升至19.8%,足足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这说明整体的社会养老压力和负担进一步加大。

另外,正如董明珠在2023年时所说,受过去几年的疫情影响,企业营收下滑,导致员工降薪减薪,工薪阶层的普遍压力在增加。同时,当前社会消费信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动力不足,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为更多群体减负,也有利于消费信心的恢复。

而且,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工薪阶层,恰恰是个税的最大负担群体。长期以来,关于个税就有65%乃至70%均来源于工薪阶层的说法,甚至有个别声音认为,个税堪称“工薪税”。

凡此种种情况下,启动新的起征点调整,为更多工薪阶层减负,近些年来格外能够在互联网上引起共鸣。

讨论个税起征点时,还有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相较于高收入群体主要依赖投资收益、财产性收益等,工薪阶层则主要通过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获得收入,也就是说,他们的合理避税空间要小很多。

因此,提升起征点,尽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个税减征面,与“增低、扩中、调高”(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收入者比重,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力度)的个税调整原则是相符的。

当然,个税起征点,并不意味着越高越好,它背后对应着复杂的财税平衡问题。

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起征点的调整。像近几年增设的个税专项扣除,就是一种非常重要且精准的补充。根据现实,继续推进专项扣除项目的扩容,乃至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也都值得考虑。

但是,在当前工薪阶层的普遍性压力下,提升个税起征点,切实降低更多人的税负,可能是工薪阶层能够感受到的最实在的减负方式之一。至于是否能将个税起征点调整至10000元,这些还有待更充分的讨论。

作为“知名”人大代表,能够“执着”于这样的建议,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从舆论反映来看,大多数网友都对此表示认同,除了因为这样的建议满足了多数人朴素的“减负”愿望,也因为它让大家感受到了,代表委员们是真正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思考的。这与一些一经曝光就引发社会吐槽的“奇葩建议”,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比如,她还表示自己“愿意多承担一点税”“提高普通工薪阶层收入,让他们有一种幸福感”,“未来如果一个人工作可以养全家,一年能拿到30万,带着孩子太太一年旅游两次,第三产业也就起来了。”这些源自真实生活的有感而发,以及对于普罗大众的共情,尽管可能没什么“新意”,但远远胜过了一些看起来就不靠谱的建议提案。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无论是否能够在制度层被采纳,都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审视——它不该一味迎合社会的情绪,也不必刻意追求“创新”和“大胆”,希望每一名代表委员都能珍惜自己被赋予的建议提案权,多发出一些瞄准真问题的,真诚的、靠谱的声音。到底哪些建议是真诚的,哪些徒有口水价值,公众心中自会有一把尺子。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 | 萧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