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企业要闻 >内容

抄检大观园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袭人?脂砚斋多次作批透露答案

2023-03-31 17:16:05来源:
导读 原标题:抄检大观园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袭人?脂砚斋多次作批透露答案 ...

原标题:抄检大观园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袭人?脂砚斋多次作批透露答案

文本最具争议的篇章一一第三十四回,袭人向王夫人进言:“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

有人将此解读为袭人是一心向上爬而背后进谗言的奸邪小人,最后甚至将大观园被查抄归咎于袭人,说袭人就是怡红院中的那个告密者,是晴雯夭亡的罪魁祸首,她是借此排除异己,清除自己通往姨娘之路上的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王夫人在“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第七十八回)以后,于第三十六回已经给予她准姨娘的待遇。之所以不明说,是因为一一“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她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而且,如果袭人真的想打击报复晴雯,第三十一回宝玉正在气头上,晴雯被撵几成定局,她又为何一劝再劝?同时,告密者无中生有说晴雯勾引宝玉,与宝玉不清不白,也不符合文本关于袭人的人设。将大观园被抄检,归咎于袭人,也与事实完全不符,袭人只是建议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

甄家之大观园

文本中,其实除了贾家大观园外,还有一个江南甄家之大观园,我们就先从甄家之大观园说起。

第二十五回,癞僧和跛道前去救治因魇魔法而奄奄一息的宝玉和凤姐,脂批指出:“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幸。”从甄士隐入梦后,文本就进入了幻境,从此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的“幻像”(脂批)一一癞僧、跛道以及“通灵宝玉”贯穿始终,但文本呈现的却都是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是“以幻作真”。

第一回脂批指出:“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幻境中的贾宝玉,“正为真宝玉传影”(第二回脂批),但第五十六回贾宝玉梦见江南的甄宝玉,看起来贾宝玉才是真的,而甄宝玉仿佛只是贾宝玉的梦境,这是“以幻作真,以真为幻”。因此,贾宝玉是梦幻和现实的混合体,文本是现实和梦幻完美融合体。

贾宝玉在梦境中来到了一个与大观园一样的花园,脂批指出:“写园可知”。在花园内见到几个丫鬟,贾宝玉心中诧异,难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外,竟还有这一干人?脂批又指出:“写人可知。妙在并不说`更强'二字。”后来又到了一个与怡红院一样的院子,见到与他一模一样的甄宝玉。因此,甄、贾宝玉,实际上是同一个宝玉;两个大观园,实际上也是同一个大观园。如同幻境中的贾宝玉,“正为真宝玉传影”,幻境中的贾家之大观园,也正为真大观园传影。

脂批指出,宝玉是作者的“自寓”,因此,甄宝玉相当于艺术再现了作者,而甄宝玉之大观园,同样也相当于是作者少年时期的乐园一一江南曹家的真花园的艺术再现。自然,贾宝玉和他的大观园,在梦幻的文本中,只是作者基于真而写“假”的梦之幻影。虽然红楼文本主要只呈现了贾家,但“写假则知真”(脂批),其实甄家一直都没有缺席,我们能够从贾家中看到“真”作者和他的“真”家史的影子。

《红楼梦》的第一正人贾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常常会让人误以为《红楼梦》是反封建、反礼教的,作者也是反封建、反礼教的,但楔子中所谓的作者石头自叹“无材可去补苍天”,已经暗示即使末世封建的“天空”已然残破,但真正的作者曹雪芹还是想用他一身才华去修补,而不是从根本上去摧毁它,但是末世不给他这个机会,生不逢时的他只能在自怨自叹中,眼睁睁地看着年华老去。其实,作者曹雪芹出生于百年世家大族,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不能脱离作者的家庭出身,也不能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人为地拔高作者的思想认识。通部书对于封建礼法,总体上是“似无礼而礼法井井,所谓`整瓶不动半瓶摇‘,又曰`习惯成自然'”(第三十八回脂批)。

当然,作者如果要承担起修补末世封建社会残破的“天空”,就必须从性格叛逆的孩子成长为熟知封建礼仪规范的栋梁,这当然需要“父兄教育之恩,师友规训之德”,还需要作者日常身边最亲近、最有影响力的丫鬟引导。

作为宝玉身边头牌大丫鬟,自从贾母将袭人与了宝玉,她心中眼中只有宝玉,她每每规谏性格乖僻的宝玉,即使宝玉不听,让她着实忧郁,但还是尽心尽责地扮演了这一关键角色。

如果不将宝玉误读为反封建斗士,就不会把第三十四回袭人的进言解读为谗言。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情迷之中的宝玉误将前来送扇子的袭人当作黛玉,倾诉自己的衷肠。袭人因此担心钗黛是两姨姑表姊妹,和宝玉常在一起,“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

其实,“情不情”的宝玉好在脂粉队里混,和金钏调情之类,并不像贾珍、贾琏之辈那样意在乱,败纲坏纪,但是,别有用心的小人,也会以此作为炒作的题材,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坏了宝玉的名声,宝玉的一生岂不就完了?这也正是“贤袭人”(第二十一回回目)在第三十二回情迷之下的宝玉误将她当作黛玉“诉肺腑”之后所日夜悬心的,而别有用心的小人中就包含了赵姨娘、贾环一伙。

似乎是为了印证“贤袭人”的担忧,作者在同一回安排了金钏儿投井自尽的情节,接下来的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环就引用赵姨娘的造谣,诬称金钏儿投井自尽,是宝玉不遂造成的,火上浇油,让已经怒火中烧的贾政近乎失控,差点将宝玉暴打致死。

作者生不逢时,又遭家族败落,最后没能济世补天,光宗耀祖,显然,如果作者也像宝玉一样,天天在脂粉队里混,惹得流言纷飞,如何立足于凶险的世道?甚至像文本所艺术再现的那样,被严父管教致死,生命终结,又谈何光宗耀祖、延续家族辉煌?

宝玉差点夭亡,让袭人更感到事情的紧迫性,于是在第三十四回马上借机斗胆向王夫人进言,将自已的忧虑和建议和盘托出。因此,袭人建议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女儿国大观园,她的建议深藏着一心为主的忠诚,请看“深知拟书底里”的脂砚斋是如何评价的一一“袭卿高见动夫人”、“远虑近忧,言言字字,真是可人。”、“袭卿爱人以德,竟至如此,字字逼来,不觉令人敬听。”

袭人的一番肺腑之言,即使也有“所谓`良人所仰望而终身也'”的考虑,但都是为了宝玉好,王夫人因此更清楚地感受到了她的忠心,原来袭人和她一样,都是朝着把贾宝玉引入正途的方向努力。王夫人因此对袭人感爱不已,直以“我的儿”呼之,随后不久便投桃报李,给袭人准姨娘的待遇。

事实上,宝玉一个男孩,可以在住着姨表姐和姑表妹等等青春女子的女儿国一观园里自由穿梭,这在礼教森严的清朝,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袭人的进言,正体现了“为钗副”的她如宝钗一样,安分从时,从规合矩。

第二十二回脂批指出:“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最终甄宝玉将以出世之心积极入世,不为物羁,不为媚俗,而自成高格(即薛宝钗式处世之道)。甄宝玉最终的处世态度,其实就是历尽人世磨难的作者夫子自道,而在达到这一境界的过程中,也不能缺少长辈和袭人、宝钗、湘云、黛玉等所谓闺阁的规劝。

即使假定袭人的进言是谗言,抄检大观园是因她的谗言而起,大观园之事关系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宝玉的前程,王夫人直到离第三十四回那么久远的第七十四回,才采取行动,那么,为了自己所剩下的唯一的儿子宝玉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王夫人,岂不是近乎于一个木偶?

红楼梦中人,有的是肯定有现实原型的,如凤姐、麝月、湘云等,这都是有脂批为证的。但有的只是作者天才虚构的独特的“这一个”,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提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钗黛只是幻境中的梦之幻影,并没有真实存在过的真实原型。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文本写道“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脂批指出:“又用幻笔瞒过看官”,因此,个人倾向于认为袭人也是天才虚构的独特的“这一个”。

江南甄家之大观园,作者少年时期的乐园,确实曾经被抄检过,第七十七回,脂批指出,抄检大观园文事,“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如果袭人真的只是天才虚构的,那么,真实存在的甄家之大观园被抄检,当然就与袭人无关了。

或许,抄检大观园的文学原型,只是作者童年时期曾经和姐妹们生活在一个类似于大观园的花园中,但随着渐懂人事,作者和姐妹们不得不告别童年乐园,分开居住,就像最初年龄极小的湘云和宝玉同随贾母住一处,后黛玉初入贾府时也很小,她也与宝玉一起住在碧纱橱里,随着年岁渐大,在入大观园前两人已分房。

第二十一回,重访荣国府的湘云夜间仍往黛玉住处安歇,脂批就指出:“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既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亦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

抄检大观园的第七十四回,被冠以“惑奸谗”之回目,已经暗示,导致江南甄家之大观园被抄检之黑手,另有其人。“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谩谰之谮原非一日矣”(脂批),到了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文本提到,邢夫人自认为要鸳鸯白讨了没趣,贾母越发冷淡她,而凤姐的体面反盖过自己,心中积怨已深,又有身边之人,如费婆子等,因为无法插手荣国府事务,便背地里造言生事,挑拨主人,从荣国府的奴才渐次告到凤姐,后来又告到王夫人,邢夫人的怨恨更深了。

脂批指出“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抄检大观园是由别有用心的邢夫人利用绣春囊事件发起,她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意在削弱王夫人、贾政一方,争夺荣国府之控制权。这也有可能是家族伤心往事的艺术再现,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愤怒与遗憾。

脂批对于抄检大观园,还指出:“想遭冷落之大族子弟见此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点契于心者焉。此一段不独批此,直从抄检大观园及贾母对月兴尽生悲皆可附者也。”“写假则知真”的贾家“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之时,探春怒斥自家内斗,并提起甄家今日被抄了,脂批指出:“奇极,此曰甄家事。”因此,贾家大观园被抄检,也很可能是隐喻作者被抄家之事,那是皇上干的事,这就更与袭人无关。

本篇拙文本中所引用的观点大部分来自于此前的《“行”走红楼》系列拙文,由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细展开,也无法一一注明,敬请谅解!各位朋友,如有兴趣敬请关注此前系列拙文的相关文章!特此注明!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