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备选项里可能还是市面上的潜在竞品为主,近两年主机大作也出现得更多了
如果是一些经典的游戏类别还好,但如果是一些本涉及玩法融合的产品,会在这方面设计出更多品类的问题,拿更多的大作选项来“轰炸”。
与此同时,一些问卷不止是对个人信息统计的细致程度提高了,它们的设问方式也变得更细微、更繁杂,并且加入了一些嵌套/跳转的逻辑。
比如在你上一个问题勾上一款曾经玩过的游戏后,后续的问题可能会根据这个游戏再展开几个子问题,分别问你玩了多久、氪了多少、游戏内的等级/排位成绩等等。
此外,现下一些问卷,问题的回答/互动方式也会让人觉得新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款二次元新品问卷里的一个复合问题,问题是对日常游戏时间比例的统计,大意是:你在主机、PC和移动设备上玩游戏的时间各是多少?
而问题下方分了三行可滑动的游标,以固定百分比为单位让用户手动滑动,而这三者加在一起的比例必须正好是100%,否则问卷会贴心地提示你所填写的比例不对。
这实在太像是在答一道答案题了。
直观的吐槽过后,我们再稍微深入地聊聊几个进一步的疑问:为什么要这样?有必要吗、会有效果吗?
诚然,近年新品的玩法类型越来越细分,并且会融合不同的品类要素,或是会形成一些多种题材/世界观的杂糅。
自身的构成复杂起来之后,自然会想要在测试筛选上精准一些,尽可能找到产品内容、元素对应的核心用户,这无可厚非。
但是不是一定要设置得这么面面俱到,可能还有待商榷。
更重要的是,这真的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么——尤其在有些问题设置背后的逻辑也很直观的时候,有心的玩家完全可以试着“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哦我的天啊,这真的太像答案了),然后一一作出对应,又或者看着问题太多,干脆乱填一气。
那这样“调查”问卷的意义可能也就不大了。
对此,我一位网友戏谑的调侃,倒是不失为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
所以,你觉得当前这些“查户口式”问卷合理吗,会有用吗?
悠星出海 | 2023腾讯归来 | 行业陷阱
蛋仔派对 | 血洗美国畅销榜 | 万智牌
设为星标(流程如上图)
可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和完整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