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评论区,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高招”:和表姐互换地址以帮助对方“拦截”成绩单;赶在成绩单寄到之前先行一步回到家;给父母发送“防诈骗短信”阻止他们看到成绩等。各显神通的背后,反映出一些学生对于寄送成绩单的不满与隐私权、自我管理权的强烈要求。
给大学生家长寄送成绩单为何引起热议?背后其实是三个主体形成的矛盾与张力——希望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监督学生的校方;高考之后希望摆脱家庭束缚与应试压力,想要自由放飞的学生;部分希望继续监督孩子的家长。
面对这一矛盾,不禁要问,大学生是否还需要家校共育?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学生完成从初级社会群体“家庭”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社会化转变。这一过程事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对于懵懂的18岁学生来说,家校共育当然应该有,但在这个过程中,与其纠结课程分数高低,不如将重点转移到帮助学生掌握生活自由和自律学习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厘清家长的知情权,最终合力帮助每一个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或许才是大学家校共育应该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不是小朋友”,这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如何看待大学把成绩单寄给家长”的小调查中,选择人数最多的答案。确实,家校应当携手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与处事方式的进化和社会化。作为成年人,培养的应是独立自主的能力。给学生们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会让他们有更多自信和空间探寻人生之路,实现自我价值。
前不久,网上有学生吐槽“大学也有家长群”现象。有的群里,辅导员随时告知家长学生们的动态,发布成绩及排名等,也有家长在群里打听孩子的情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家长掌握孩子的信息,但在很多学生眼中已经成为变相监视和过度干涉。
大学是从学生逐步蜕变为社会人的重要阶段,独立的意识、自我负责的态度、自我选择的能力等都将得到充分发展。建立科学适度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尤为必要。比如关于大学该不该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本质其实是家长的知情权与学生的独立教育如何共存。事实上,二者可以做到不冲突。比如,学校要寄送成绩单,可以预先保证学生知情,并且尽可能将信息披露设立在合理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拥有选择的权利。
大学阶段的家校共育应更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成为学生打开人生新阶段的敲门砖,为学生实现个人理想、顺利融入社会保驾护航。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申竹月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