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指导钢筋下料的方式就是一张钢筋清单表,把原位标注写在模板上,第二天可能就会找不到了,又要重复交底。使用软件,只需要一张骨架排列图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一张排列图可以将钢筋下料工作人员从大堆的图纸中解放出来,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出错机率。
2.钢筋模数,靠模调整。从料单开始,进行钢筋下料的合理优化
“钢筋模数设定”:在计算时就能控制钢筋下料长度,按照模数进行断料计算,完成优化下料的第一步;模数设置灵活应用,可自定义参数,可自行调整模数优先等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钢筋废料。
3.构件3D 显示及编辑
可完整显示整个工程的建筑模型,亦可查询构件布置是否出错,同时提供了钢筋实体的三维显示,可以模拟真实现场钢筋的排布情况,对于复杂构件可提前得知施工难度和注意要点,同时支持钢筋三维编辑。
4.构件分段施工
施工现场的变化比较大,下料工作人员最头疼的件事之一就是分段施工。比如分成三段,传统的手工折分时,一道梁需要看三次图纸,分三套料单。如果分段施工的后浇带位置发生临时改变,料单作废。而软件中的施工缝可随时修改,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马上刷新,自动折分计算结果。
5.断料组合加工表,让钢筋损耗减少到最低
传统的断料方式是工人按照钢筋清单,依次断料或者稍微组合一下,这样的工作过程达不到原材料最高使用效率,损耗率控制也不理想。鲁班钢筋(施工版)软件中的断料组合加工表,对料单中的钢筋进行500次组合运算,达到最佳的组合,通过断料组合加工表指导现场断料,就可以将损耗减至最低,大大提升企业效益。
6.改变工作流程,减轻工作强度
传统的钢筋工程量计算,预算人员先要读图,在脑子中要将多张图纸间建立工程三维立体联系,导致工作强度大。用软件则完全改变了工作流程,拿到其中一张图,将图的信息输入电脑,不用管每张图之间三维关系。而三维空间关联关系被计算机以轴网、标高等几何信息代替,并给与自动处理,这样会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和工作复杂程度。
7.利用CAD电子文档,简化建模过程,提高建模效率
鲁班下料的CAD转化,成功率在95%以上,对实际图纸上的各类情况都能灵活应对,建模时间大大减少,显著提高了钢筋下料用户的工作效率。
8.LBIM数据共享
鲁班各系列软件之间的数据实现完全共享,施工版和预算版之间可以互相打开。软件之间界面、操作模式、数据存储方式相同,学会了一个软件等于掌握了所有软件,提高了用户的社会竞争力。
9.减少错误,提高工程量计算的精确性
鲁班下料软件与手工计算相比,减少了数据提取错误、计算错误。软件按照图形自动套用相关规范要求,自动完成分析计算。自动进行搭接、弯钩和弯曲系数(又称延伸率)的计算,并根据钢筋直径得到钢筋重量,整个钢筋的计算过程,用户无需干预,自动计算钢筋的重量和长度。智能检查系统,为用户的工程保驾护航,解决了后顾之忧。
10. 工程量计算成果的重复利用
利用软件一次性建立的模型,可以重复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钢筋工程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