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同学听说了我们在做的事情之后,他是这么说的:
“可能是我太肤浅没领会到一些更本质的东西,但如何给不具备完整逻辑结构和基本数学知识的小朋友教编程?我感觉在没有矩阵向量的概念下很难处理游戏,一些数据结构概念都不太好教授,而且当涉及到多位乘法的时候,小学二年级以下的小朋友该如何面对?”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疑问,但在我真正体验了一次课程之外,我才发现,我之前的怀疑是多余的。
像砌积木一样学编程,学逻辑思维
在编程猫里,孩子还不需要去学、去看、去背那些天书一般的编程代码,而是跟随着像“猫老祖”这样的卡通形象,和它们互动,去探索,去玩,来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
而且编程猫的技术团队为此开发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系统,孩子每一次的回答都会被这个系统用来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出每个孩子个体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再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的调整。
真正做到按照孩子的个体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猫老祖”是什么?猫老祖是孩子们的编程老师,也是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的集合。
这样说或许还是有点模糊,打个比方,如果说编程就像建一栋楼房,在我的同学,当初的我,或者甚至家长您眼里,是这样的:
钢筋、水泥、红砖,要从无到有,盖一栋真正的楼房。
而编程猫给孩子的呢?是这样的:
他们不需要懂这些积木是怎么从工厂被做出来的,他们只需要懂该如何把这些积木组合到一起:方的应该和方的拼在一起;想要弄一个轮子,就必须搞一条轴承;想要给房子弄个窗户,就得找一块透明的积木,而不是不透明的,等等。
换到编程上,就是孩子如果想要那个卡通形象在我们单击鼠标的时候叫一声,就要学会加一个“如果用户单击鼠标”语句(IF语句);如果他们想要他们自己那只可爱的编程猫不断跳舞,就需要学会选择循环语句,让编程猫能按一定规则,不断循环它的动作。
他们不需要了解这些模块背后真正的代码是怎样,他们目前只需要学会去选择、利用它们就好。在此过程中,他们就能建立起编程最重要的逻辑思维、算法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一堆代码,哪怕他们将来不从事计算机行业,也将十分有用。举个例子,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大脑也在运行着类似的语句,比如说您去吃饭这件事情,是不是也可以改写成,“如果饿了,我就去吃饭”,而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还得会自己改变成:
“如果我饿了,而且,如果午饭时间到了,我就去吃饭,如果午饭时间没到,不能去吃饭,如果我不饿,也不去吃饭。”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中复合IF语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