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题图/ 视觉中国
“之前比亚迪想招清华、北大的名校生比较难,今年会抓住机会招人才。”
最近,王传福认为比亚迪有了招揽清北人才的资本。
过去一年,比亚迪诠释了BYD的真正含义。
表面是Build Your Dreams(成就梦想),实际是Become Your Daddy(我是你爹)。
曾经嫌它土的消费者,疯抢比亚迪的王朝系列车型。去年中国前畅销新能源车型,其中五个是王朝系列:宋、秦、汉、元、唐。
曾经不看好比亚迪、在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时追问“Why”的段永平,亲眼见证了比亚迪市值暴涨,巴菲特暴赚几十倍回报。
曾经公开嘲讽比亚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马斯克,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赶下“销冠”宝座。
2022年,比亚迪卖出了186万辆汽车,比特斯拉多卖了55万辆。
它的净利润更是高达166.22亿元,同比暴涨445.86%,比此前五年加起来赚得还多。
没有谁生来拿的就是爽文剧本。
在三场关键战役中,比亚迪殚精竭虑,终于吃到肉了,还顺便三次打脸特斯拉。
3月29日,王传福在业绩发布会上说,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汽车制造商,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
人们佩服他的豪情壮志,毫不怀疑他是否在吹牛。
类似的话,王传福早就说过,但得到的反馈截然不同。
2007年,他撂下狠话:到2025年,比亚迪汽车的产销量要做到全球第一。
当时几乎没人买电动车,所以唱衰比亚迪是主流。
当巴菲特经芒格介绍,决定买入比亚迪时,段永平就直言不讳地让大家别当真,巴菲特只是给芒格一个面子。
后来巴菲特、段永平和王传福坐下聊天,段永平也没对比亚迪改观。他说,如果回到巴菲特出手的价格,他会买中石油,也不会买比亚迪。
当时间倒回到比亚迪刚造车的时候,形势更是糟糕透顶。
2003年,比亚迪刚传出要造车的传闻,香港投资者就纷纷抛售其股票,令其股价一天的跌幅就超过21%。
后来,比亚迪生产的几款车,还因为抄袭而备受争议。例如比亚迪F3,外形跟丰田花冠有如孪生兄弟,有的零部件甚至可以通用。
不光是模仿的问题,当时比亚迪的质量也常被调侃,“买一辆比亚迪,养活了村口的修车厂”。
或许是为了改变消费者的负面看法,比亚迪一度请来比尔·盖茨、巴菲特和芒格三位大佬为新车站台,但也无济于事。
甚至到最近两三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也只是表面风光。
比如2020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收入840亿元。相比之下,它的手机部件以及组装业务,投入小得多,也能有600亿元收入。
增收不增利的比亚迪汽车,一度被吐槽还没“造口罩赚得多”。
屡拖后腿的汽车业务,去年怎么支棱起来了?
第一步是扬长避短,扭转风评。
比亚迪喜欢“多生孩子好打架”的产品策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
它的汽车业务,主要由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及高端品牌四个板块构成,各个价格区间都有相对应的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
同时,比亚迪又去挖来奥迪设计总监、法拉利全球外观设计负责人、梅赛德斯奔驰高级内饰设计师,以及去日本投资收购模具工厂。
最明显的变化是,从比亚迪汉开始,比亚迪的颜值有了明显提升。
第二步是卖更多更贵的车。
让比亚迪蜕变的关键原因,是它越来越舍得花钱了。
2020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在74亿左右;到了2022年,飙升至202亿。
烧钱研发给了比亚迪越卖越贵的底气。2020年,比亚迪10万以下车型的销量占比高达24.07%;到了2022年,10万以下车型占比只有1.48%。
不愁卖的比亚迪,甚至不屑加入同行打得火热的价格战。
王传福的意思是,不要搞得别人都没活路了。
车卖得好,离不开比亚迪的起家业务:电池。
比亚迪一直用的是自己研发和制造的电池,而且它的电池还供应给其他竞争对手,把对手变成客户。
曾经看不上比亚迪技术的马斯克,如今就是比亚迪的大客户。
双方合作得很愉快,却让韩国的LG新能源压力山大。
比亚迪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三,今年1-2月全球第二,超越的对手正是LG新能源。
或许是为LG加油,有韩国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叫停了和比亚迪在电池上的合作,但是很快就被辟谣了。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回应,表示这篇报道是错误的,特斯拉和比亚迪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
能让韩国人羡慕嫉妒恨,比亚迪电池可谓修成了正果。
和汽车业务一样,背后也少不了辛酸史。
比亚迪一度是世界电池之王。早在2005年,它自研的磷酸铁锂电池就已面世,比它第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诞生早了3年。
但是,它后来遇到了宁德时代。
比亚迪押注的磷酸铁锂电池,被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无情反超。
虽然磷酸铁锂安全、成本低,但是能量密度差,续航低。三元锂则相反,最大优势就是能量密度大,续航高。
很快,宁德时代拿下了宝马、北汽、吉利等主流车企的订单,而且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续航里程挂钩,宁德时代顺理成章晋升为“宁王”。
与此同时,到2020年,比亚迪电池的全球份额只剩下可怜的6.6%。
彼时大多数人都以为,面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然而比亚迪没有坐以待毙。
比亚迪的解题思路是:既然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够,就想办法提高能量密度。
于是,刀片电池横空出世。
不仅能量密度上来了,续航高了,还更加安全,以至于王传福夸下海口,要将“自燃”从电动汽车的字典里抹去。
此外,去年电池成本飙升,有大佬无奈调侃:“车企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这时候,磷酸铁锂电池的另一个优势也显得异常诱人——便宜。
一直死磕磷酸铁锂的比亚迪,自然成了香饽饽。
王传福甚至说:“几乎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谈合作。”
去年比亚迪电池的市占率升至23.45%,同比增长7.2个百分点,成功从宁德时代嘴边抢下肉吃。
为了保持电池供应的成本优势和强话语权,比亚迪还把触角延伸至锂矿、碳酸锂提取、电池回收管理等上下游产业链条。
汽车销量干翻特斯拉还不满足,还要重现昔日电池之王的荣耀。
这种“既要也要”的风格,是典型的比亚迪。
比亚迪有个数字,比汽车销量更让人吃惊。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比亚迪总员工超过65万人。
其他新能源车企的员工数量,可能还没它的研发人员多。
原因在于,比亚迪布局了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还喜欢用“人海战术”。
王传福曾说,“除了汽车轮胎和玻璃,比亚迪几乎具备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去年还有报道称,比亚迪要建立起自己的海运船队,其关联公司将在山东烟台一家船厂订造多达8艘可装载7700辆汽车的滚装船,总造价接近50亿元。
这种什么都自己干的风格,其实是把双刃剑,往往是投入大、管理难,性价比不高。
但至少在去年,比亚迪就是借此一飞冲天。
许多车企去年都被两个问题搅得睡不着觉。
首先是缺少芯片等关键零部件。
数据显示,受芯片短缺影响,全球汽车市场2022年累计减产量为420万辆左右。
其次是生产和交付被疫情影响。
比如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去年3月就因为疫情停摆了20余天。蔚来和理想也曾无奈表示,整车生产停止了数周。
同时,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还感慨,比亚迪的交付几乎没受影响。
这是因为,什么都自己造的比亚迪,在关键时刻不用看人脸色。
同行们饱受“缺芯”困扰,而比亚迪在2020年就成立比亚迪半导体,研发生产包括车规芯片在内的各类集成芯片,将材料、芯片、封装、测试等半导体产业链一举囊括。
也因此,它把芯片荒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仅不缺芯,还控制了成本。
当同行们因为疫情影响感到焦头烂额时,比亚迪又通过供应链本地化,大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目前,比亚迪在全国建有10大整车生产基地,除深圳坪山外,其他基地位于准一线及以下城市。即使某个生产基地受影响,也很少会影响大局。
比亚迪方面还对媒体说:“产能有多少,销量就有多少,疫情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
其他车企纷纷下调预期,而比亚迪则是加班加点干到2022年底,看到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结语:
即使做到了第一,关于比亚迪的争议也一直没消停过。
有人说比亚迪在走捷径,去年的销量里有一半是混合动力,而且比亚迪的智能化,尤其自动驾驶技术是短板。
外界常开玩笑说,“比亚迪卖的是电动车,特斯拉卖的是智能车。”
另外,虽然销量超越了特斯拉,但是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去年只有特斯拉的近1/7。
不过王传福不以为意。
他回应说:“(自动驾驶)虚头巴脑的东西,都忽悠多少年了,有几个成了吗?”
当然他绝不是否认智能化的重要性。他甚至又放出豪言,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会像在电动化领域一样,将所有核心技术打通。
在销量上超越特斯拉,显然不是比亚迪的最终目标。
接下来,还要继续把科技和制造业加起来一起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祥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