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人都有过这样的烦恼:明明衣柜已经塞满,但每次打开却总感觉还缺那么一件衣服。
电商和直播平台带来的便利性,以及越来越多的购物节,使人们在疯狂剁手,一方面入不敷出、存款全无,另一方面又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肆意横行的消费主义?
其实,打开衣柜你会发现,少买一件,衣柜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急需由消费来提振的世界经济来说,减少消费不亚于一次类似小行星撞击一般的噩梦。以消费主导人类进化的思想模式,自十九世纪初工业革命后,在英国最先兴起,并很快作为资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遍全世界,尤其是二十世纪的美国,在大众文化和媒体广告中,大量出现鼓励消费物质的内容。市场营销的花费占美国经济的百分比在“咆哮的二十年代”(20世纪20年代)达到了顶峰。
有数据显示,在1913—2013年这100年间,全球经济的年增长率是历史上大部分时期的30倍。每年制造和销售的东西越来越多,消费经济应运而生。
一时间,那些富裕的人们被引导着,模糊了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欲望。
正如四轮驱动车“悍马”(Hummer)的经典广告词:“需要,是个非常主观的词”。在消费文化中,我们能透过购买的物品表达自己的Hummer价值观和身份;我们能利用所有物不断表明自己既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是与社会保持距离的独特个体。这些信号是种语言,而且无论有意识与否,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你我都非常熟悉这种语言。
然而,今日人们正在为横行的消费主义买单。气候危机正在逼近,地球在警示人类消耗得太多,消费应该停下来——美国燃烧地球资源的速度是地球资源再生速度的5倍。尽管人们已经在努力进行“绿色消费”,但全球碳排放量仍未下降。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也非常清楚,当前,经济状况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增加消费——即使我们支出稍有下降,会导致全球大范围的失业、破产和房屋止赎。
J.B.麦金农(J.B. MacKinnon)在这本书中,遍访洲,向读者描述了处于不同历史背景和生活水平下的人们的消费文化,分析了人们的购买习惯如何形成,各地消费文化有何差异、如何相互影响,以及消费与否如何和身份认同、向往、公民意识和心理满足结合,体现了当代“欲望与需求”的集体意识。
加拿大知名调查记者、畅销书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J.B.麦金农(J.B. MacKinnon)做了一个大胆的想象:当人们不再消费,世界会怎样?他利用新书《当世界停止消费》开启了一场直面全球性消费困境的思想实验,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在不引发经济崩溃的情况下,使消费与节约地球资源需求平衡的方法。
事实上,今日的消费者也变得越发精明。“人们都是消费僵尸、无意识地遵从广告购买”的想法不再符合实情。米勒在《消费及其后果》(Consump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中写道:“购物者非常了解自己。面对货架上大量的消费品,尽管手机上有广告、社交媒体上有意见领袖、卖场里有数百种可挑选的款式,如果找不到一条满意的裤子,很可能就一条都不买。”“你需要一切”并不等于“一切你都需要”。
经历过数次金融危机的美国人对此更有经验。当出现金融危机,美国人不得不停止购物时,休闲房车和越野车将会是首先被放弃的物品,紧随其后的是运动型多用途车和轻便客货两用车,销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其次是休闲飞机、摩托车和休闲船;再来是汽车。下一项是地毯,并从地毯开始,抛弃清单上出现了更多日常用品——珠宝、花卉、室内植物、乐器和家具等。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拥有数十年经验的商业房地产经纪人泽尔(Alan Zell),回忆起那些用木板封上、关门大吉的商店时说道:“没错,没错。那些就是你可能并不需要花费的额外支出。”
如今,全球再一次陷入经济增长变得异常艰难的时期,也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重新审视何为必需,何为欲望的时候了。
极度崇尚物质主义的西方人如果去较贫困的国家旅行,会十分羡慕当地人简单快乐的生活。虽然这些旅行的人回国后,并不会立刻放弃物质主义,但是他们的“羡慕”可以为未来的消费提供了一个思路:简单。
历史学家戴维· 施在《简单生活》(The Simple Life)一书中追溯了从美国建国到现在,人们对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抵制。他认为,忙碌本身就是消费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她说:“金钱、财产或活动本身并不会破坏简单,破坏简单的是对金钱的热爱、对财产的渴望,以及应酬的牢笼。”
费尔南达· 佩兹是生活在厄瓜多尔的一名普通人。她和丈夫有三个孩子,一条雪纳瑞犬。她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平时开着一辆二手车外出挣钱。她和家人平时喜欢穿和足球相关的运动服,她住的地方没有热水供应,需要用电热装备烧水淋浴。三个孩子们共同拥有一间卧室,每天有1.5美元的零用钱。家里有一台冰箱和一台洗衣机,没有烘干机。丈夫亨利在一家为通用汽车制造座椅的工厂工作,圣诞节时,他领到的奖励不是现金而是够吃将近一年的大米、糖和食用油。他们很少去参观游玩,闲暇时全家人会一起踢足球,或者与其他家人和朋友聚会。
厄瓜多尔大部分地区的人都是如此。他们的生活方式类似较富裕国家的人,但似乎有些缩水。尽管如此,这里没有“第三世界”的感觉。
厄瓜多尔有一个闪光点:人们的幸福建立在可持续的消费水平上。
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创建的“幸福星球指数”结合了生活满意度、预期寿命、生态足迹等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厄瓜多尔位于前10名,而大多数极度发达的国家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实际上,最富裕的国家存在一个效率问题:他们过度消费,却没有将大部分消费转化为幸福。“在厄瓜多尔,我们不提议更好的生活,因为这会毁掉地球。我们建议的是好好生活。”厄瓜多尔幸福部长弗雷迪·埃勒斯说。他还表示,贫穷不是谁的财产多、谁的财产少的问题,贫穷是想要更多东西,永远不知足的状态。
厄瓜多尔的消费状态证实了,消费不会“停止”,但可以“简化”,也可以“提高”。
麦金农认为,全球政府、环保人士和发展思想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普遍认同人类的未来将继续依赖于一个由消费主导的持续增长的经济体,唯一的区别是未来的经济将是“绿色”的,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分歧仅存在于这一转变应该以多快的速度进行、由谁来承担成本以及谁应该先行。
但绿色消费还不够。“我们在生产清洁能源以推动全球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这些努力在任何一个年度都没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绝对下降。所获得的收益总是被消费的增长所吞噬。我们需要将减少消费的理念重新置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对话中心,而不仅仅是使其‘绿色化’。”麦金农说。
编辑— 一方、蔡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