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疫情动态 >内容

李东生:中国制造业必须要改变全球化模式,从输出产品更多转向输出工业能力

2023-09-27 17:06:21来源:
导读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7-28日,“新空间·新动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本次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主办,...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7-28日,“新空间·新动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本次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主办,围绕“新空间、新动能”主题,深入探讨“多重考验下的全球经济:复苏还是衰退”、“全球经济风险与中国应对之策”、“香港经济新动力”、“全球危机与地方政府债务”、“大湾区资本市场建设”等关键议题,为全球经济及湾区发展贡献新智慧。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湾区新空间与世界新动能”版块发表了主题为“扎根大湾区,推动全球化”的主旨演讲。李东生指出,我们要客观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去突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障碍。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的变化,李东生认为,中国制造业一定要通过新的全球化模式来建立和巩固自身的竞争力。

李东生进一步阐释道,“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30%,我们必须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模式——从输出产品更多转向输出工业能力,我们可以继续输出我们的核心器件、材料、装备,但我们更多要在全球建立生产产业链,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建立竞争优势。这种全球化也能更多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李东生称,大湾区的优势首先在于体制优势,香港是一个自由经济的体制,它是零关税的。香港有完善的对接国际的法律制度,香港有开放的金融体系,这个优势在大湾区经济发展当中应该充分利用。

李东生同时指出,大湾区也具备科技创新的优势,大湾区的大学在全球区域大学结构当中是最有竞争力的。

李东生在演讲中表示,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也非常明显,产业体系完备,工业门类齐全,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大湾区制造业要立足自身独特的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一定就能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以下为李东生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作为制造业的代表,在论坛上做发言,《扎根大湾区,推动全球化》这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

首先从全球经济的表现来看,在今年全球经济发展虽然整体经济表现增长不是很强劲,但是细分来看,欧洲、美国、日本的经济表现好于市场预期,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美国和欧洲,我在当地感觉到,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活跃度非常高,所以在今年的经济表现,欧、美、日比市场预期要好。

中国的经济增长低于市场预期。过去中国在今年1-8月份,中国经济增长是低于发展中经济体,比如说印度、东盟,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中国一直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是领先的,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落后于这些发展中经济体。

另外,中美关系陷入僵局,中美博弈的加剧,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中国自身也面临结构性问题。一个是政府债务很高,刚刚有位学者提到,“中国政府债务在过去几年增长很快,但数字上来讲,这个还是低于美国”,但实际上不尽然,如果是把确实存在着像城投债等地方政府要刚兑兜底的债务计算进去的话,中国政府的债务率已经超过100%。

另外,房地产风险在不断外溢,国内需求不振。我们是从事制造业的,今年很多大中消费品市场销量同比下降,制造业恢复也不达预期,市场不好,出口不好,制造业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要客观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去突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障碍。

另外,经济全球化格局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中美经济关系。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的市场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当中开放度也是最高的,美国的消费产品进口税要远低于欧盟,所以之前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美国是主要的市场。

现在中美大国博弈对经济的关系影响是非常明显的。4年多前,美国对中国单边加税,2019年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当地我们的合作伙伴、客户都非常积极和我们一起在加税听证会上澄清理由,美国商会反对对中国产品加征税务。但这次我去美国访问见到这一批合作伙伴和客户,他们已经对美国政府的投资贸易政策没有任何批评了。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我无法判断,但是在美国的经济界、商界似乎对中美关系的变化,对美国政府新的、现行的对中国的投资贸易政策是不反对的。这使得中美关系的改善缺乏了一个很重要的动力。(企业合作)以往是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个压舱石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

另外,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也带来了产业链的区域化和本土化。对发达国家来讲,它的诉求更多是从大国博弈、供应链安全这个角度来考虑;对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它更多是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新分配、本国经济发展角度来考虑。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对产业链的区域化、本土化都有很强的诉求,由此产生由多边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定更多取代WTO,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WTO的影响在快速下降。

从中国制造业来讲,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的变化,我认为中国制造业一定要通过新的全球化模式来建立和巩固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看中国经济竞争力。从全球相对比较优势这个角度来看,制造业是中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我们的产出占全球的30%,这个30%的比例在未来再要提高是比较困难的,但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能够超过30%,我们必须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模式——从输出产品更多转向输出工业能力,我们可以继续输出我们的核心器件、材料、装备,但我们更多要在全球建立生产产业链,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建立竞争优势。这种全球化也能更多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我们把产业链延伸到所在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我们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能够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所贡献。

从制造业的角度,我谈一下制造业在大湾区发展当中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大湾区的优势首先在于体制优势。刚刚香港梁定邦先生的发言,我感同身受,香港有独特的优势,香港是一个自由经济的体制,它是零关税的,香港是有完善的对接国际的法律制度,香港有一个开放的金融体系,香港这个优势在大湾区经济发展当中应该充分利用。

另外,大湾区也具备科技创新的优势。大湾区的大学在全球区域大学结构当中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也非常明显,产业体系完备,工业门类齐全,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比如说TCL三个核心产业群,有两个智能终端产业和半导体显示产业,我们的本部就在大湾区,另外一个核心产业光伏科技,在去年也把光伏科技的项目引入大湾区。

所以大湾区制造业要立足自身独特的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一定就能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以上,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