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Neuralink开始招募大脑植入试验的人员
(图:reuters)▼
9岁的猕猴Pager
通过植入大脑的Neuralink芯片玩视频游戏
(从下面的铁管可以喝到奖励的香蕉奶昔)
(图:Neuralink)▼
科幻迷:这题我熟▼
比如一种完全植入ALS患者的脑机接口
患者们再也不用羡慕霍金的那台高科技轮椅了
(图:NEJM.org)▼
马斯克的目标,一如既往的“宏大”
不过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呢
(图:panGenerator)▼
不同的路径示意
最主要的区分就是需不需要开颅▼
PRIME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示意
(图:Neuralink)▼
比起入侵式脑机接口
这种“满脑电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似乎更常见
(图:cybathlon)▼
一种仿生上肢假肢的工作原理示意
整个假肢系统同时集成了触摸、动觉和运动意图▼
N1的结构和大小示意
(图:Neuralink)▼
具体而言,需要将MRI和CT扫描对齐
在术中确定植入物在颅骨表面上的位置
(图:Neuralink)▼
R1手术机器人
(图:Neuralink)▼
金属针由Neuralink定制的飞秒激光磨机制造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在针尖上塑造出几何形状
(图:Neuralink)▼
检查看看有没有都避开血管
(图:Neuralink)▼
导线后的大脑皮层区域
(图:Neuralink)▼
N1植入后的横切面
(图:Neuralink)▼
以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为N1无线充电的演示
(图:Neuralink)▼
Neuralink想象中把脑机接口技术运用到日常的场景
会有手机、基座等外部设备
(图:Neuralink)▼
已经开发出的用户app
N1记录到的大脑信号将无线传输到此程序中进行解码
(练习用大脑控制移动鼠标光标的界面)
(图:Neuralink)▼
从N1传输来的1024个通道的神经元活动
输入人工神经网络(右侧)后,输出特定的动作意图
(图:Neuralink)▼
通过直接向大脑视觉皮层输送编码后的摄像机图像
让盲人重新获得视觉
这项研究已经在猴子实验中获得确定成果
(图:Neuralink)▼
不过,看起来Neuralink对其
医生团队的开颅水平很有信心
(图:Neuralink)▼
借助这套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
患者每分钟可打出90个字符
然后由系统自动识别生成字母
(图:HHMI)▼
患者植入电极阵列后
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就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自主进食了
(图:APL)▼
植入大脑皮层的芯片
让失语18年的Ann重新“开口说话”了
(图:Pete Bell)▼
脑深部电,俗称“脑起搏器“▼
速读速记不再是梦?
(图:网络)▼
影视剧中家长使用脑机技术以掌握孩子的一切
她可以查看女儿所看到的一切事物
甚至可以控制女儿让她看不到危险的东西
(图:《Black Mirror》)▼
《黑客帝国》中的脑机接口
将人的脑部活动完全“”到系统当中▼
笔者用AI绘制的未来超级人类设想图
几乎整个大脑都与机器连接▼
参考资料:
Musk E, Neuralink
An Integrated Brain-Machine Intece Platform With Thousands of Channels
J Med Internet Res 2019;21(10).
Pisarchik AN, Maksimenko VA, Hramov AE
From Novel Technology to Novel Applications: Comment on “An Integrated Brain-Machine Intece Platform With Thousands of Channels” by Elon Musk and Neuralink
J Med Internet Res 2019;21(10).
Willett FR, Avansino DT, Hochberg LR, Henderson JM, Shenoy KV (May 2021)."High-performance brain-to-text communication via handwriting". Nature.593 (7858): 249–254.
Fiani B, Reardon T, Ayres B,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prospective us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neuralink: the brain-machine intece[J]. Cureus, 2021, 13(3).
https://neuralink.com/
https://twitter.com/neuralink
https://.youtube.com/@neuralin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ain%E2%80%93computer_intece
https://changlab.ucsf.edu/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EVA 序》
END